他說烏山頭水庫~~~
趕緊上網看看,恩~~~好像不錯!
(其實,只是看到幾張照片,跟簡介)
而且..前陣子電視有介紹過,說.....
〝八田技師將人生最精華的青壯期奉獻在建設嘉南大圳上,他是台灣農民的恩人
〞 不論時空的改變、政權的更迭,這群 台灣人,總是默默地懷念這位來自寒冷北國的熱情工程師,在這裡,沒有國籍的分別,沒有政治正確字眼,只有永遠的感念,見證天地的無畏.... 抗爭 告發 對峙 其實都是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對土地情感不同方式的付出 而這樣的付出所留下的痕跡就叫做歷史吧 土地也因為代代相傳的血淚才會顯的可愛 來看看八田與一的故事吧 也順便請大家連到他的故鄉金擇市 http://www.city.kanazawa.ishikawa.jp/bunho/ijin/ 他們很有心的設有一個當地偉人博物館 會疼惜過去的點點滴滴才能看重現在與未來 同時也謝謝自由時報記者趙卿惠‧王昱婷>的文章 一九四五年八月,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。 那年九月一日的清晨,南部的烏山頭水庫籠罩在一層薄霧中,那是颱風來臨的前一天,烏山頭的風,很大。放水口的水流疾馳而過,像數條白練。 一位穿著和服的女子,站在放水口上,扶著欄杆,凝視著水流向下穿過。 她輕輕地脫下木屐,整齊排放在一邊,走到岸邊,往下一躍,和服的帶子不由自主地往上翻揚。 婦人跳水的消息傳出,震驚全烏山頭和嘉南大圳組合的人,壯丁們全數出動到各水路打撈,但入夜之後,颱風來襲,打撈工作,不得已全部暫停。 九月二日 ,風雨停了,烏山頭水庫的工作人員將水門關上, 仔細搜索,終於在放水口下方六公里下流處,尋獲婦人的遺體,和服上繡著八田家的家徽,這位女子,名叫八田外代樹,她四十五歲。 西元二○○○年五月,專程從日本石川縣等地包機來台南、人數超過百人的團體,他們主要目的地是烏山頭水庫。 他們來這裡的原因,與五十五年前在烏山頭投水的八田外代樹一樣,都是為了同一個男人,他的名字叫八田與一,他被台灣人奉為嘉南大圳之父, 是烏山頭水庫的興建工程師。 八田與一,日本石川縣人,出生於一八八六年,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學科。 一九一○年,經過多次武裝鎮壓,日本政府確立對台的基本政策,開始對台的各項建設。時年二十四歲的八田與一首 次踏上台灣的土地,到台灣總督府報到,也開始了在台三十多年的歲月。 那時的八田,英姿颯爽。一抵台,即開始調查嘉南平原水利狀況,他認為只要有水,嘉南平原上的不毛之地,即可成為沃野,如果在官田溪築水 壩,廣設灌溉排水渠於嘉南平原上,不僅可以防洪、蓄水、消除鹽害,農作物產量也定可大增。 八田與一的構想,就是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。而這兩項構想,總經費預估要花掉台灣總督府一年歲收的二分之一。完成之後的灌溉面積則達十五 萬甲,也造就日後嘉南平原一年三期稻作。 一九一○年時的嘉南平原雖有零星的稻田,但都屬於天田。山區則生番出沒且多瘴氣,瘧疾還是當時主要的傳染病。 日本人將台灣視為重要的經濟殖民地,主要的經濟作物是甘蔗及稻米,其中南部是主要種植區,但一百年前的嘉南平原,卻乾得像沙漠一樣。 烏山頭水庫舊稱珊瑚潭水庫,是在曾文溪支流官田溪的上游,名為烏山頭的地方,攔住官田溪而形成的大壩,由於形成的水庫形狀四散,很像珊 瑚,故得名。烏山頭及嘉南大圳這兩項工程耗費了八田與一燦爛的黃金歲月。 惡水惡地 全家進駐開發 一九二○年,八田與一將早就到台灣的妻子外代樹接到烏山頭居住,那年,外代樹才二十一歲,他們的第二個孩子晃 夫剛出生。 八田告訴外代樹,烏山頭是一個天空很藍,空氣很好的地方,只要工程開始,就會有人群聚集,這是造鎮的開始。 八田與一與妻子外代樹共育有八名子女,其中有四女一男是在烏山頭出生的。 出生在北國石川縣金澤,外代樹雖早已習慣台灣的熱帶氣候,但要到台灣烏山頭居住,仍讓外代樹娘家的人非常不安。不過外代樹對母親說,只要 住下來,就是好地方,在這裡,她過得非常幸福。 雖然當時的烏山頭仍是瘧疾肆虐之地,可是八田與一告訴其他的土木技師說,「就是因為工程在烏山頭進行,所以才要跟家人們在一起,隨著時間 的經過,每個人都會懷念自己的家人,在這種情形下,自然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程之中。如果每天掛念人,工作品質不可能會好的。」可見八田家的凝聚力與情 感。 八田與一與外代樹在烏山頭重逢,而這十年,也是外代樹與八田與一快樂的十年。 十年的歲月過去,烏山頭水庫完工,八田與一告訴外代樹,這是東洋最大水庫,也是世界排名第三的水庫。三天三夜的慶祝活動結束後,八田一家 人回到台北,告別最多回憶的烏山頭。 轉赴南洋 大洋丸擊沉 二次大戰發生,八田與一也不能抗拒戰爭的陰影。一九四二年四月,八田與一留下在台灣的妻兒,在基隆登上輪船,接受日本政府的徵召回到日 本,準備再投向南洋開發水利。 四月二十六日,回到日本的八田與一到東京帝大探望兒子晃夫。同年五月一日,八田與一接到了正式人事通知,被任命為菲律賓軍政部屬員,規定 要在 五月五日 於廣島附近的宇品港上船,船名「大洋丸」。 一九四二年五月三日,他寄給台灣子女一人一張明信片,也寫了一封信給妻子外代樹。 這封信在一九四二年的 五月九日 寄抵台灣台北的外代樹手中。在這封蓋有 五月三日 郵戳的信上,八田與一告訴外代樹,他要在五日當天搭上停靠於宇品港的大洋丸,而船開往馬尼拉需要費時八天,說不定會停靠高雄或基隆港,如果可以停靠基隆 港,他會直接回家,若停靠高雄,他會拍電報回去,希望外代樹能到高雄來,兩人還可見上一面。 接到信的外代樹,不禁計算著時間。 這時的她還不知道,在她收到信的前一天,大洋丸卻已經被美軍潛艇擊中,八田與一罹難。 大洋丸上罹難人員遺體,隨著潮水漂流四方,八田與一的遺體則在 六月十日 漂回山口市,日人從衣服口袋中的名片,確定是八田與一。 八田與一的骨灰,在六月二十一日被帶回台灣,在這個生活了三十二年的地方,經過了三次盛大的喪禮,長眠於烏山頭水庫。 戰爭進入末期,盟軍密集轟炸台灣,外代樹選擇從台北疏散,疏散的地方,就是烏山頭水庫,八田家原來的宿舍。 戰爭終於結束,日本人陸續撤出台灣,外代樹也必須思考未來的前途。 牽手情深 妻子跳水殉情 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一日, 穿好繡有八田家徽的和服,外代樹向放水口走去,選擇在丈夫一生奉獻的地方,外代樹在這裡,終與丈夫重聚。 那時的政治社會局勢混亂,沒有多少日本人知道外代樹去世的消息。嘉南農田水利會的人決定將外代樹的屍體火化,一部分骨灰帶回日本,其餘的 就與八田與一合葬於烏山頭水庫。 紀念銅像 卅七年才見天 烏山頭水庫內,現在有一座八田與一的銅像,造型相當特別,八田與一坐在石板上,眼睛望去的方向剛好是大壩,他一一手支頭,一手放在腿上, 認真地思考。上方是棵古榕,旁邊是樟樹。 這座銅像在一九一七年送達烏山頭,是現今調查台灣公共藝術環境時,被認為是公共藝術的濫觴。 烏山頭水庫的工程人員在水庫完工之前,共同組成一個交友會,希望工程結束後,大家仍能保持聯繫,而八田與一銅像即是由交友會成員及多位台 灣人共同出資,委託石川縣的雕刻家打造。 戰爭結束後,日本人撤離台灣。在當時缺銅嚴重,多處銅像均被倫竊,八田與一的銅像也不見了,正當大家都以為銅像不見時,卻被人發現銅像隨 同日治末期收繳物資藏在嘉南農田水利會的倉庫裡。 當時嘉南農田水利會已由台灣人接手,水利會將銅像購回,但為了避免麻煩,雖將之攜回烏山頭,但卻藏在宿舍區內,就算台灣人感念八田與一, 但在當時的政治時空下,八田與一終究是個日本人。 直到一九七五年,水利會終於提出要將銅像放回原處,但依舊是政治因素,日本剛與台灣斷交,此議再被擱置。 直到一九八一年,水利會才在政府未公開反對的情形下,將銅像放回原來的位置。這一起落,就是漫長的三十七年。 現今烏山頭水庫內有一座八田墓園,八田與一的銅像後,就是八田夫婦的日式墓塚。面對著水庫大壩,見證天地的有情。 直到今天,每逢 五月八日 八田與一的忌日,嘉南農田水利會都會在此舉辦祭典。 不論時空的改變、政權的更迭,這群台灣人,總是默默地懷念這位來自寒冷北國的熱情工程師,在這裡,沒有國籍的分別,沒有政治正確字眼,只 有永遠的感念,見證天地的無畏。
由於...那天看電視時,沒很認真看,所以還真想來看看.了解一下呢~~~
一到烏山頭水庫的大門口,就看見收票亭,
哇!!大人一人200元,小孩120元?還要繳汽車50元
實在不便宜,真期待裡頭有什麼設施,要不然收費怎麼會那麼貴?
這一天.....天氣太好了
好熱啊!!
來此一遊
來到八田技師的紀念館
是八田技師的紀念館,
當然免不了要放些他生前的衣物。用品等等
生平事蹟
紀念館還播放著記錄片
很難想像。。。當年工程的浩大。。。
他們是怎麼辦到的?
這麼多人的犧牲。。。流血流汗。。。。。
八田技師有八名小孩。。。。還真多產啊!
當年的大拜拜。。跟現今好像也沒二樣
以下資料來自網路,還蠻感人的。。。
雖然落落長。。。但蠻值得一看的。。。要耐心看喔!
也 被徵召從軍的次子泰雄回到烏山頭。翌日,八田外代樹留下一張便條紙,「玲子、成子也長大了,兄弟姐妹要好好和睦共同生活下去。」
其中的一項設施,親水公園
由於天氣炎熱,妹妹一直想下水玩,但。。。。。
我沒幫她帶泳衣,我反對
孝女的林先生。及大姑。婆婆
皆說讓她玩一下吧!
我是少數
所以。。。妹妹只穿條內褲就下水了
遠遠看有看到咖啡二字。。好高興,
想說我在此躲太陽,順便喝咖啡消磨一下時間
哪知。。。
泡麵
全是罐裝飲料。。。
讓我失望透了
直乎。。那耶暗捏???
說真的。。。。開車繞了一圈。。。
好像沒什麼好看的,除了我想看的八田技師紀念館
其他像什麼天壇。。吊橋。。。唉。。
當然水庫是值得一看的。。。。
如果。。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後,會些許的感傷~~~~